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制学位:四年,授予法学学学士学位。
一、整体介绍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以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为问题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为指导原则和基本要求,努力培养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思政理论人才,使学生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扎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守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教育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能够在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师资队伍
本专业自2020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学人才队伍,经过两年的努力,引进了具有高级职称、专业水平高的教师,目前本专业有专任教师21人,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5人,讲师7人,师资结构比较合理,且均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青年教师在科学研究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荣获省级奖项若干。其中,专业带头人唐龙文教授,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岗位上。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学研究工作。政治信仰坚定,始终坚定与党中央大政方针保持一致。资历深厚、教学经验丰富。教书育人工作勤奋,诲人不倦。此外作为学科带头人还撰写了大量的理论教学研究的文章论文在相关的大学学报、学术期刊、报刊杂志发表,数量达到100篇以上。还独立撰写了《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朝鲜半岛问题研究》等著作,而且能够带领教学团队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创新工作,致力于教学改革创新实践与探索也起了模范带头作用。
三、专业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政治坚定、品德高尚、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高尚的师德和深厚的教育情怀,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守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教育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能够在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四、就业情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属于法学门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学科,从专业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任何时候都必不可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各学校都加大了思政课建设和加大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对思政专业大学生需求量多,社会需求广泛,因而思政专业未来就业前景广阔就业率高。
据统计,辽宁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7年就业率94.98%,2018年就业率92.47%,据《2019年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专业分布及生源信息白皮书》显示,2019年我省本科毕业生法学学士仅占2.33%,本科专业分布中法学类仅占2.50%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人数仅占法学的6%毕业生数量少、几率大,社会需求量高,目前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大多进入到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党群工作及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工作。有的毕业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特长、职业气质等在新闻机构媒体从事政治、时事方面的报道与写作,也可以在企业的政工科、工会、宣传科等部门就职,因此有着广泛的就业前景。

五、部分师生获奖情况:
教师:
1.刘彦清,《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政治课兴趣》在营口市职业教育研究会论文评审中被评为一等奖;
2.刘彦清,《在政治常识教学中加强国情教育》一文被营口市教育学会评为二等优秀论文;
3.刘彦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课,在辽宁省职业高中政治评优课活动中,被评为一等奖;
4.刘彦清,2001年10月被评为营口市“九五”期间继续教育市级骨干教师;
5.2010年,张凤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研究》获省教育厅一等奖;
6.2009年,张凤兰,《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着力点》获省教育厅三等奖;
7.2002-2005年,张凤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防止腐败》、《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开展素质教育》获市政府二等奖;
8.2001-2008年,张凤兰,《试析“三个代表”的内涵及其精神实质》、《解决人才短缺瓶颈实现经济跨越发展》、《探析时代主题与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科教兴国战略的形成和实施》获市社科联一等奖;
9.2010年,张凤兰,《高校德育现状评估》专著获得丹东市政府第六届社会科学成果和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专著三等奖;
10.1999-2010年,唐龙文,著有《朝鲜半岛问题研究》、《朝鲜、越南、古巴、老挝国情与改革》、《丹东人物》、《丹东市中青年干部调研文集》、《丹东乡镇》、《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等书籍;
11.2002-2010年,唐龙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朝鲜——相对不确定中的开放与变革》、《关于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的思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辩证认识和把握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几个关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解析》、《注意克服和避免党校教学改革的几个误区》、《坚持科学理性消费、反对西方消费主义》等多篇核心论文;
12.2002-2011年,唐龙文,撰写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的认识飞跃》、《吸取历史研究教训 继往开来》等论文被评为一等奖;
13.2015年主持辽宁省统战理论研究2015年重点课题《协商民主要具体化、程序化和实践化》并于2016年结项;
14.2016年,王文英,荣获辽宁省“最美讲师”荣誉称号并获得证书;
15.2019年,王文英,研究课题《关于新形势下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通过营口市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研究会评审验收结项;
16.王文英,主编专著《春秋文集》由文联出版社公开发行;
17.王文英,理论宣讲主要事迹收录在辽宁出版社出版的《人格的力量》一书中;
18.2019年,孙鸿文,辽宁省第二十二届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 高等教育组 微课 二等奖;34.2020年,孙鸿文,教学基本功大赛说课大赛、教学基本功大赛讲课三等奖;
19.2018年,武乔军,《习近平“党的全面领导思想”探析》获“习近平党建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一等奖;
20.2019年,武乔军,《习近平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被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辽宁党的建设研究会、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评为2018年度调研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
21.2020年,武乔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被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辽宁党的建设研究会、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评为2019年度调研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
22.2021年,魏静,在“雷锋精神传承与践行研究”征文活动中获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中共大连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大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理论研究类优秀征文三等奖;
23.2017年,何媛媛,参与编写《中国社会各界抗战百杰》,撰稿《方液仙-坚贞不屈的爱国企业家》,南京出版社,2017年10月;
学生:
1、2021年6月10日思政部编辑组获得“优秀部门”荣誉证书(部内)
2、2001徐义新:2021年6月10日获得“思政部第一届讲课大赛”一等奖。
3、2002冯广燕:1.2021年6月10日获得“思政部第一届讲课大赛”三等奖;2.2021年6月10日获得“学生干部贡献个人”荣誉证书3.2021年5月获得“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4、2002马诗惠:1.202111月29日年获得“出走世界义工旅行”志愿者证书;2.2021年11月获得“复旦新学术”项目结业证书;3.2021年8月18日获得“海子计划列瓦”特级教师奖状;4.2021年8月18日其“海子计划列瓦”中所带班级获得“优秀班级”奖状;5.2021年获得“海子突出贡献大奖”荣誉证书;6.2021年4月27日获得“期末考试专业第二名”荣誉证书;7.2021年7月23日获得“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8.2022年1月24日获得“守望相助携手抗疫”主题征文比赛一等奖。
5、2101时向茹:2022年1月24日获得“守望相助携手抗疫”主题征文比赛三等奖;2021年10月15日获得“军训优秀标兵”称号。
6、2101成骋:2022年1月24日获得“守望相助携手抗疫”主题征文比赛优秀奖;2022年2月获得“
